文宣心戰處上稿日期:112/07/24
民國112年7月份第4週「莒光園地」節目重點介紹
第一單元:回首風雲際,再創新榮光-黃埔百年系列影集:黃埔首戰
從民國13年黃埔第一期的學生中,看到他們如何從動盪不安大時代裡的小人物,做了一生當中最大膽、最艱難及最明智的選擇,不是高官厚祿,更不是名利財富,而是為了挽救動盪不安、民生凋敝,才剛成立十三個年頭的中華民國。一個執念、一腔熱血、一支步槍,一場接一場的保國衛民戰役,即使犧牲生命亦無所畏懼。
節目重點:
-
黃埔軍校成立翌年,蔣中正校長率領以第一、二期學生為主力的校軍,結合黃埔教導團,成為一支純正的革命武力,開展掃除軍閥行動,東征討伐以陳烱明為首的勢力。其中「淡水之役」在黃埔子弟英勇奮戰下,敵軍棄城逃竄,成為首次攻城實戰獲勝的一役;「棉湖之役」更是充分發揮以寡擊眾精神,以千餘之眾浴血抗擊萬餘名之敵,即使犧牲生命也堅守不退,為國為民奮戰不懈,締造棉湖大捷,寫下「第一次東征」輝煌的光榮史頁,同時也帶給初試啼聲的革命軍高昂的士氣。
-
為澈底肅清陳烱明勢力、鞏固革命基地,國民政府再度東征,其中最具關鍵性的戰役為「惠州之役」。戰役中敵火猛烈,雖然黃埔校軍與各路部隊英勇衝鋒,但仍死傷甚眾,第4團團長劉堯宸身先士卒,率領百餘名學生奮勇攻城,不幸遭敵人機槍射中,壯烈成仁,激發了官兵們不惜一切完成使命的昂揚鬥志,最終在國民革命軍官兵視死如歸、前仆後繼下,攻克惠州,達成任務。戰事的勝利,不僅一舉擊潰陳烱明的主力,使得廣東得以統一,更為日後的北伐奠定了基礎,但代價卻是無比沉重,可說是黃埔師生用鮮血和生命來表達他們對國家、對民族的至愛。
給我們的啟示:
國民革命軍「東征」之所以能夠戰勝敵人,就是黃埔師生憑藉著堅定的中心思想與信仰,卓越的領導和嚴明的紀律,以及「犧牲、團結、負責」的黃埔精神,更因「不貪財、不怕死、愛國家、愛百姓」的高尚志節,贏得人民的信賴與支持,這與軍閥擁兵自重、據地為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國家有難,誰能靜享安和生活?戰火之中,誰又能倖免災禍摧殘?我們未曾親身經歷戰爭的殘酷,有幸享有幸福安康的生活,身為國軍的一分子,在回顧歷史,應緬懷先賢忠烈犧牲奉獻的精神,承先啟後,傳承報國志節,扮演好國家安全守護者的角色,無愧國人託付,克盡保國衛民天職。
第二單元:如果是我,我會怎麼選擇-勇敢扛起一切
全球賣座影集《捍衛戰士:獨行俠》,動人心弦的劇情裡,最令人感到揪心和動容的,是「獨行俠」和「公雞」等幾位主角的心緒狀態與面臨的難題,有飛行員與教官的角色轉換,放不下的過去與現在,還有適逢生死交關的課題,一再牽動著觀眾的情緒,這也象徵著我們人生其實就是不斷在面對選擇的過程。
莒光園地全新企劃「如果是我,我會怎麼選擇」,就是要藉由此意,讓官兵同仁換位思考,如果你是劇中主角,身處於當時的情境,面對生離死別或人生交叉路口時,你的答案會是什麼?本集節目邀請空軍第二聯隊官兵來和我們一起分享,他們的選擇!
節目重點:
-
劇中獨行俠在接獲命令,即將執行可能面臨生死的危險任務前,穿著整齊軍服到酒吧找女友,過程中沒有交談,只有給予彼此一個溫暖的擁抱,真摯之情溢於言表。面對如此複雜的心緒,對同樣身為飛行員的李中校而言,所肩負的壓力和挑戰不言而喻,然而縱使有再多的不捨,他仍會義無反顧與獨行俠有著相同的選擇,並且堅信自己一定可以順利達成任務,平安返航與家人團聚;劉士官長則是以女主角的角度為出發點,她一樣會選擇無條件默默支持對方的決定,並以他為榮,因為她知道保家衛國是身為一位軍人的責任與使命,甚至是用生命去堅持的志業。
-
影片中另一幕則是公雞不畏個人生死,積極營救獨行俠的畫面,以及同袍間在作戰時合作無間的情感,在殘酷的戰爭中顯得珍貴而感人。分秒必爭的空戰中,沒有讓飛行員深思、權衡的時間,堅定「一個都不能少」的袍澤情誼,是戰場上同生共死的關鍵,李中校一樣會選擇奮不顧身地回頭去拯救同袍的生命,那怕僅有百分之一的可能,那怕自己會身陷於危機之中,同樣也不會輕言放棄任何希望,捨他們而去;戰爭關乎生死,但戰友間的道義和情義,又何止於生死,它更超越了生死。
給我們的啟示:
遇到種種人生的岔路,每一種選擇都有意義,每一種選擇都有課題,然而,凡事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許多角色的變換、得失,永遠很難找到平衡,當中只有「取捨」,取決於一念之間。
時代改變,環境改變,軍人保國衛民的志節不曾改變。例如一江山戰役中,面對共軍包圍,將最後一顆手榴彈留給自己的王生明司令;在法國受訓期間,因所駕戰機故障,為了降低傷亡,毅然選擇將飛機帶離住宅區,錯過跳傘時機的王同義上校;海軍陸戰隊演習意外發生時,第一時間呼救優先救援其他同袍的阿瑪勒‧道卡杜上士,以及不畏疫情嚴峻,勇敢挺進第一線的化學兵……無數的英雄,不分你我、階級高低,在任何時候都會以「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團隊」為先,作為心中唯一的選擇,這也是我們每位國軍官兵奉行不悖的信念。期許各位弟兄姐妹,在面臨抉擇的關鍵時刻,都能如同電影中獨行俠一直以來貫徹的理念:「別猶豫、相信你的直覺,放手去做。」勇敢、自信地做出最好的選擇。
第三單元:全民國防教育專題:尋找挺身為國的足跡
發生在西元1884年的「滬尾之役」,是清末在臺灣的關鍵性勝仗,雖只歷經數小時的交戰,但卻是影響淡水甚至全臺灣發展的轉捩點,不僅是國人必知史實,更是臺灣近代史重要的一頁。本集節目邀請文史工作者蘇文魁老師,透過實地走訪古戰場遺址和歷史解說,使國軍官兵深切體悟,和平不會自己產生,唯有自立自強,才能自助人助;唯有軍民團結一心,方能遏阻敵人不敢來犯。
節目重點:
-
影響淡水發展的國際事件中,最受注目者,莫過於當時的「西仔反戰役」,這是指1884至1885年清法戰爭期間,法國遠東艦隊與清軍在臺灣北部基隆、淡水與澎湖之間發生的戰役總稱,其時間雖短,卻影響臺灣至深至遠。這場戰爭起因於兩國爭奪越南的宗主權而引發,戰場遠在千里之外,卻在1884年,波及了當時被清廷視為邊陲小島的臺灣;8至10月間,法國的遠東艦隊在指揮官孤拔的指揮下攻打北臺灣,陸續進犯基隆及淡水兩地,與清軍展開砲戰。
-
滬尾之役中,法軍登陸沙崙,原本以為是一場實力相差懸殊的戰役,卻是慘遭滑鐵盧。駐守此處的孫開華提督,早在兩國關係緊張的時刻就著力加強了港口的軍事防禦和阻絕設施,並身先士卒率領軍隊與地方鄉勇共同對抗法軍,令人出乎意料地做出有效的抵抗,法軍的推進陷入停滯,損失意外慘重。同一時間,住在淡水附近的居民整體動員起來,齊心協力,捍衛自己的家園,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軍民團結一致、奮力作戰擊退法軍,突顯出軍力並不等於戰力,兩軍交戰的勝負,並非是數學加減計算可得,這不僅寫下清法戰爭在臺灣的唯一勝利,也使得清廷體認到島嶼的重要性,進而積極展開臺灣建省與佈防工事。
給我們的啟示:
古羅馬軍事家韋格蒂烏斯有句名言:「你想和平,先要做好戰爭的準備。」為了和平,我們從不求戰;但為了戰爭準備,我們也不畏戰。「滬尾之役」證明,即使面對強大的敵人,只要全體軍民團結一心,方能成為抵禦侵略、捍衛家園最強大的武器和後盾。
一百多年前,在敵我武器裝備差距懸殊的情況下,先人萬眾一心,以勇氣和智慧將無形戰力發揮於極致,更創造戰勝的契機,留下一頁光榮歷史;一百多年後,我們傳唱這段共同回憶,有責任守住這得來不易的民主自由,為捍衛美麗家園與國家主權堅持不懈,開創更美好的未來。
看莒光學英語
|
battle
|
戰役
|
trade-off
|
取捨
|
role model
|
典範
|
heroic sacrifice
|
壯烈犧牲
|
aggression
|
侵略
|
27日週四
民國112年7月第4週(28日週五)「莒光園地」節目一覽表
29日週六
|
時間
|
內容型態
|
單元名稱
|
收視對象
|
14:10
|
報導
|
新聞翦影
|
官、士、兵、員、生、聘雇全體收視
|
14:20
|
專題
|
回首風雲際,再創新榮光-黃埔百年系列影集:黃埔首戰
|
14:35
|
專題
|
如果是我,我會怎麼選擇:勇敢扛起一切
|
14:55
|
課間休息時間:好想講英文、虎帳笙歌
|
15:05
|
專題
|
全民國防教育專題:尋找挺身為國的足跡
|
更新日期:112/7/21 點閱次數:2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