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報導文學

第49屆報導文學金像獎作品—鐵漢展柔情 東台灣 都蘭書屋(作者:翁紫萱)

文宣心戰處上稿日期:108/04/01

國軍愛心不落人後,海軍官兵秉持「苦民所苦,急民所急」的愛民信念,投入社會公益活動不遺餘力,透過各項義舉,善盡社會責任,從海豹軍艦慰訪慈德育幼院、海軍陸戰隊響應舊鞋、救命計劃,以及陳建忠士官長成立孩童「都蘭書屋」等,均可發現身為百姓守護者的國軍官兵,對國家及社會的深厚情感…。─軍聞社記者莊家宏臺北19日電。

隨著攝影鏡頭一轉,對焦在台東縣東河鄉都蘭村。在鏡頭前,他開宗明義地直言:「蓋書屋的原因很簡單,我不想讓孩子們像我小時候一樣,整天在外面遊蕩徒留遺憾。」說話的男主角,具有典型原住民樂觀開朗的微笑,用簡單卻鏗鏘有力地詞藻破題。「從小看著都蘭小孩放學下課後不知道何去何從,這讓我想用自己的方式為他們做些改變。」

他和妻子從小都在都蘭村莊長大,彼此是鄰居;他們並不富裕,卻自力更生創設書屋,提供一個安心舒適的空間,營造家的感覺,讓都蘭孩子們放學後齊聚一堂;妻子在內守護書屋,他則是在部隊奉公守法掙薪餉,為書屋打拼;她是潘曉珍,默默守候夢想的女主人,而他則是陳建忠,讓夢想兌現的鐵漢,現為海軍登陸戰車大隊支援中隊士官長。

追焦攝影─時間拉回四年前

部落家庭教育落差 讓孩子心中缺了一角

部落多為隔代教養家庭,由於台東就業機會甚少,青壯年都到外地工作,把孩子留在鄉下,而陳士官長童年也是由祖父祖母帶大。「孩童時期是非常需要家人關愛的階段,但部落教育偏向放任式,不太管教我們,這造成心靈上總是空虛寂寞。在我印象中,小時候都不喜歡回家;家對我而言,只是一個睡覺的地方。」一個缺乏愛與徒留遺憾的親身經驗,在他心田留下空洞的一隅,雖然不理睬那方田畝,但放眼望去,清晰可見,似乎暗示著有朝一日做些什麼事,將它填補。

轉捩點─溺水事件 讓都蘭書屋建立的宗旨確立

四年多前的一天下午,風和日麗,部落卻傳來一樁悲劇:一位孩子下課後沒回家,跑去海邊戲水,結果不幸發生溺水事件。建忠和妻子曉珍聽到這個噩耗,痛心疾首,因為這已不是第一次由於現實因素疏忽照顧孩子,而造成一條年輕生命的流逝。同樣是都蘭村人,這是他們最不樂意聽見同鄉孩子發生的事情。看著建忠懊惱的神情,曉珍毅然決然地告訴自己刻不容緩,必須有所作為,避免悲劇再次發生。

  要讓部落孩子有安心、安全的環境,曉珍決定第一步是成立一個書屋,讓放學後的孩子們可以讀書寫字,不去不良場所。然而,眼前最需要的就是經費。起初,不知如何啟齒的她,以善意的謊言跟建忠說:「最近要省一點,家裡開銷大!」建忠不疑有他,因為那時正逢家裡有個三歲女兒,曉珍肚裡還有個寶寶,開銷變大也是合理。每個月薪水也都由妻子張羅,讓他安心在部隊工作。幾個月後,他發覺最近家裡開銷與以往相差甚遠,這才發現,原來身旁的枕邊人早已默默規畫起書屋。

「早期根本沒想過有都蘭書屋這個名稱,我都跟小朋友說,要不要來讀書的地方。」曉珍表示,為了讓大家知道有個提供孩子們讀書的環境,也為了使大家認識,才因地制宜,稱之為都蘭書屋。專心聆聽妻子描述書屋創立的過往,建忠也娓娓道來:「漸漸地,假日孩子們跑來我家要找老師(妻子)聊天,或請老師開啟書屋的門,這讓我更加確信書屋的重要,當初妻子做的決定是對的。」

亦師亦母 給予無私的愛

書屋的孩子早已將曉珍當作自己的母親看待。「有一回,一位年紀較小的孩子私底下跟其他小孩說:『我媽媽今天教我功課!』其他小孩情緒激昂地問我:『老師,為什麼他可以叫你媽媽?』我回答他:『你也可以啊!』結果,他們每個都歡欣鼓舞地在我身邊嚷嚷『媽媽』,『好開心我也可以叫媽媽!』瞬時讓我眼眶泛淚。」孩子需要陪伴與關愛,從他們的回應能夠明顯感受,見到曉珍總是一直抱著、圍著她,彷彿孩子對自己最親愛的母親甜膩般撒嬌,用最稚嫩的童語訴說著。而孩子們對建忠可說是又愛又怕,因為明白他是好叔叔,但與生俱來的威嚴臉孔,第一眼總是讓孩子們卻步。經過相處才發現,這位叔叔不但是盡忠職守的軍人,也是為書屋奉獻許多的「爸爸」。沒有建忠,就不會有今天的都蘭書屋。

新聞媒體的報導 得來大眾回饋

  也因為都蘭書屋的義舉逐漸傳開,陸續有新聞前往台東採訪報導,使許多社會大眾募集經費幫助書屋增添設備,讓孩子有更良好的桌椅使用、書籍閱讀,有些人還寄當地特產給都蘭孩子品嚐。

然而,個性謙虛,並且是虔誠基督教徒的陳建忠夫妻認為,孩子如果在鎂光燈下受到過多關注,而心智尚未足夠成熟,會變得自傲,因此盡量不讓書屋的孩子受到打擾。「孩子會問說那些叔叔阿姨為什麼來拍照?我會回答他們:『因為他們很關心你們啊,看你們有沒有乖乖讀書。』」

書屋創立過程中冷暖自知 曾經的力不從心

事實上,建忠和曉珍感受到許多溫暖,但也有無法與外人訴說的辛酸血淚:曾經,書屋人手不夠,建忠請求部落其他人協助,但因為沒有薪餉,因此沒有人願意幫忙。甚至,還得承受有人質疑是否他們想出名,抑或從中謀利。當下建忠感受到人情冷暖,但只要做事不愧於心,對孩子們是好的事情,他仍咬牙堅持下去。

書屋最早的許多物資,都是夫妻倆到處蒐集而來。「那時跟都蘭國小募集淘汰的課桌椅,向校方說明用途,目的是提供書屋使用,但他們不管原因,仍要我們以收購名義付錢。實際上,那些課桌椅早已是要淘汰的。」儘管如此,雖然又是一筆不小負擔,建忠還是掏出學校要求的金額,將那些損壞的課桌椅低價收購。建忠回憶起那段建立書屋的過渡期,面容轉為憂愁。

也曾經發生好動的孩子爬樹掉落受傷,家長反過頭來責怪夫妻倆疏於照顧,逼迫他們出面辦理道歉會。接連不斷的挫折接踵而來,原先的好意,隨時間發展反而遭受同部落鄰居的冷落、言語攻擊,讓書屋前兩三年遭受的困頓不曾減少,這些都是當初從未設想過會發生的事件。「建忠跟我說,一旦開始就不要輕易結束。只要是對的事,哪怕只影響幾個孩子,都要堅持下去。」曉珍回溯那段時光,仍是刻骨銘心,要不是丈夫的支持鼓勵,真不知當初書屋要如何度過難關。

縮時攝影─書屋從0到1

開銷、裝訂、修繕、木工布置 士官長一手包辦 

建忠的浪漫與體貼不是用嘴上表達,而是用行動支持。「錢夠用就好了,多餘的錢就拿來幫助孩子。」幫助孩子有個溫暖的家,其實也是幫助自己釋懷已逝的童年時光。對名利淡泊的他,因為還小的時候能夠感同身受缺乏愛與照顧孩子的感受,長大後從軍,受到國家的照顧,並且有穩定的經濟能力基礎下,決定回饋給部落孩子,貢獻更多的愛,這是他和妻子建立書屋最簡單的初衷,並且屹立不搖。

除了負擔書屋每個月高達四、五萬元的開銷,建忠還負責書屋大大小小的修繕工作:都蘭書屋原先是老人會倉庫,僅是一間鐵皮屋,內部空蕩蕩,設備簡陋。這是書屋的原型,他從粉刷牆面、進行釘補損壞的課桌椅、裝設流水檯、馬桶修繕、裝訂書櫃,到換裝燈泡,都不借外人之手,自己想辦法解決。「小時候部落孩子很窮都要打工,我那時學過木工,因此釘書櫃、修理有缺損的家具等粗活就由我負責,即使不會也要想辦法解決,因為我們沒有多餘的經費可以請人幫忙。」後來,建忠及曉珍的雙親也受他們倆愛心的感化,一起幫忙書屋的事務:父親和岳父身兼數職協助修繕,包含做木工、上油漆、塗水泥等雜工,而母親和岳母則是準備孩子們的餐點,一同分憂解勞,逐步將廢舊的鐵皮屋重新改造。他們將書屋當作自己的責任,這就是建忠與家人為善不欲人知的一面。

身體不堪負荷 流失寶寶

最令人遺憾的是,曉珍那時因為身體不堪負荷,第三個寶寶動到胎氣,不幸流產。這對孩子疼愛有加的夫妻倆,是偌大的傷痛,即使後來再順利懷上第三胎,提起這段往事,曉珍仍不禁潸然淚下,直說對不起無緣的孩子,沒能將他照顧好。在一旁的建忠雖然靜默不語,但訪談過程中,他始終緊握曉珍的手,明顯看出他雖然壓抑,但內心也一樣悲慟,夫妻倆相知相惜的情感不言而喻。

書屋逐漸改變都蘭孩子的態度 回饋之愛

  「曉珍老師,我想幫妳煮飯。」一位年約八歲,原先個性離經叛道的孩子慢慢踱步到曉珍旁邊,拉著她的衣角,小聲呢喃。當下,曉珍心中波濤洶湧,但仍鎮定說:「好啊,那你先幫老師洗菜。」

起初,剛來書屋的孩子有些排斥,因為曉珍會希望他們認真寫功課,然後再玩樂。有些小孩會反彈,來了一兩次後,就跑回網咖玩電動,但曉珍總是到網咖去攔截孩子,以鼓勵的方式讓孩子重返書屋讀書。這裡的孩子多是隔代教養,或面臨有家庭暴力等,因此對於一個完整的家,是極度渴望,卻甚少擁有。「曾經有書屋孩子直接問我的兒子女兒,他們為什麼可以有爸爸還有媽媽?是不是很有錢?」童言童語當中可以聽出他們對愛的渴求,這也是讓建忠夫妻最為心疼的地方。後來,甚至有些孩子還因此排斥和他們的兩個小孩一起玩,這時才驚覺事情不對勁,因此達成協議,為了避免孩子們這樣錯誤的認知,夫妻倆會盡量不同時出現,這才逐漸改善孩子們的排斥。「他們還小,但從這些細微的反應了解小孩內心的脆弱與缺乏愛。」也曾經出現過這樣的情況:有新來的孩子到書屋,原本舊成員會排擠他們,認為這些新成員會搶走曉珍老師,糖果餅乾也因為要平分,零食份量勢必減少。「後來我告訴他們:『這些是你們的學弟學妹,你們要負責照顧他們,就像以前老師我照顧你們一樣,用懂得將愛分享,讓更多小朋友開心。』」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比較早來的「學長姐」開始協助其他小朋友或年級低的做作業,教他們玩具要歸至定位、碗筷擺放位置、擦桌子等,適應書屋環境。

「現在,他們逐漸懂得分享,不再計較把點心給更年幼的孩子吃。因為他們學會愛,他們不是不會,只是當初沒人教。」建忠希望傳達的理念,是孩子學會感恩曾經幫助過他們的人,願意奉獻。因此,當建忠聽聞那位孩子態度從原先桀驁不馴,到現在主動幫曉珍分擔家務後,更加確信這一路走來的辛苦,必定是有影響力。希冀這些孩子變得更好的初衷亙古不變,而且還會持續下去。

關於「53心願小舖」的貢獻

  這要從為何成立這樣一個小舖開始說起。曾經有人問,怎麼不向政府申請補助,但結果是政府對於老人補助方面較為成熟,反觀孩童相關申請金援項目明顯不足,因此必須另謀其他方向。

都蘭書屋成立兩年多後,因為新聞報導關係,陸續有善心人士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捐獻一些二手衣物、家電,或不需要但仍堪用的器具。積累一定數量後,曉珍靈光乍現一個想法:為何不再整理出一個空間,布置成二手小鋪,將所得用來補貼書屋的雜支?建忠接受了曉珍的建議,秉持軍人訓練有素、講求效率的態度,隔天馬上動工,打掃裝潢、重新粉刷,曉珍還親自規劃布置小舖的擺設,運用有限的家具及預算,打造出一間溫馨的愛心商店。終於,在2013年四月開幕。而取名為53心願小舖是由於53有「悟善」的諧音。曉珍都以親和的價格販賣商品,一方面照顧都蘭部落的鄰居,將愛心散播給更多需要的人,同時也是貼補書屋開銷的不可或缺來源之一。「很多次有孩子付不出國小學費,我就去53心願小舖打開抽屜將營收直接拿給他,要他快去學校繳錢。」經費來源若不是多了這間心願小舖的「開源」,光靠「節流」是不夠的。

孔子在《論語‧學而》篇寫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士官長與曉珍的作為實踐了名言的真諦,不吝於奉獻、給予,是無私之愛最佳的典範。

未來願景 屬於書屋的一方土地

  建忠的願景是在台東買一塊地,興建一處真正屬於都蘭書屋的空間,他還規劃外面有更寬廣的戶外運動場,讓活潑好動的孩子們舒展筋骨,也不必再擔憂隨時可能被屋主隨時徵收的顧慮。「其實,去年屋主就想結束書屋這塊地的租約,但因為我們還找不到其他適合的地方,所以我一直拜託屋主再延緩。」這一年,每當屋主示意曉珍遷移書屋,她總是請求到一把眼淚,一把鼻涕才說服屋主再多給一些時間。但目前遇到的狀況是,土地漲幅甚大,被商人蓄意哄抬,仲介商又欲從中賺一筆,因此價格高不可攀,這是書屋近期面臨最大的危機。「不快點買又不行,已經跟屋主拖延一年了,不能再這樣下去…」著急的夫妻倆決定先用貸款買一塊土地。但生性樂觀的他們,還是繼續苦撐下去,只要想到都是為了書屋的孩子,就是堅持的動力。士官長還說,未來退休之年,最想做的是每日接送孩子們上下課,陪他們運動,這是他最期待的生活。

  幾乎每天都在書屋幫忙的曉珍表示,書屋最需要的是食材,因為每天供餐食材量很大。在臉書上,都有來自台灣各地的網友留言,詢問書屋是否需要什麼資助,也會寄名產、餅乾和書屋孩子分享。曉珍也會定期更新動態,和關心他們的朋友分享書屋孩子近況。

不企求名利 默默行善 感動更多部隊弟兄加入協助書屋

  提到建忠在部隊的角色,就是一個熱心、不擅用言語表達,卻總是動身一起幫忙,不會只站在一旁監督弟兄工作的士官長。也許個性就是不愛宣揚,沒什麼人知道他與都蘭書屋的關聯。「要不是後來在報紙上看到新聞報導,我們也不知道陳士官長愛心不落人後,這麼偉大。」弟兄們表示,受到建忠影響,許多同袍運用放假期間和他一同到書屋幫忙,儘管只是陪孩子們做功課、唱歌,對孩子們而言,就已足夠了。

  感動的是,陸戰大隊指揮官潘進隆中將親臨書屋,實地走訪關心書屋及孩子們的狀況,也很支持建忠的付出。甚至有長官放假時前來陪孩子讀書、教導他們特殊才藝。 

去年中秋節,經由曹薇琪上校的義氣相挺,國防部示範樂隊動員十多人準備精彩的表演,前往台東都蘭帶給孩子一場聽覺與視覺饗宴。回憶起這些與官兵互動的經驗,建忠表示:「孩子們很開心,還直說以後也要像這些大哥哥大姐姐加入樂隊,表演給家人看。」而今年農曆新年,海軍陸戰隊大隊長古玉照上校帶領官兵到書屋給予孩子們紅包與祝福。重要的不是壓歲錢多寡,而是那份關心的心意,早已藉由過程中的互動將暖流蔓延至整個書屋。三月底,由國軍南部招募中心林志宏上尉帶領四位同仁,拜訪書屋。「起初孩子看到我們的到來,還有些怕生。後來我們一起玩遊戲、慶生,彼此都很開心。」他們陪伴孩子製作水火箭,同時講解發射原理,貫徹做中學、學中做的道理。林志宏上尉表示,募兵是他們的工作,但這些孩子太小,無法用原先模式向他們解說;這次的拜訪,目的在於提供孩子未來發展有正確的觀念,建立國軍良好形象,而孩子們的回應也十分熱絡。

  這些和國軍相處的點滴時光,潛移默化下,許多孩子早已立定志向,未來像這些曾經幫助過他們的迷彩人物,加入國軍奉獻己力,帶來更多社會溫暖。書屋的孩子不嚮往養尊處優的生活,反倒樂於學習動手做玩具、遵守本分,在士官長及曉珍的耳濡目染下,習得不少兢兢業業的做事本領。

偏鄉教育的重視 夫妻空大進修

  「最近小朋友時常從學校回來跟我說:『老師,為什麼你教我的數學做法都是錯的?』天啊,我那時真的很傷心。」為了帶給孩子更多教育,幼稚園老師出身的曉珍,決定和建忠進修,貫徹終身學習的精神。建忠運用假日卸下戎裝的時間,到空中大學修傳播學分,補充知識;曉珍也報名幼教相關課程,與時俱進。

  孩子除了學習教育部規定的課綱外,建忠也希望同樣身為原住民一份子,不能忘記阿美族母語及老祖先的編織技術,因此會邀請部落長輩,運用寒暑假期間,從簡單的歌謠開始教起,還有設計簡單的手作編織課程,並分享部落以前的故事,使他們對自己特有的文化產生認同感。

縮時攝影─濃縮歷史回顧畫面,期許未來

身體力行招募 開創國軍別樹一幟的新例

  近年來,國軍戮力於推動全民國防、營區開放活動,希冀扭轉民眾對國軍以往的刻板印象、排斥從軍的心態,搭建起軍民關係良好、互信的溝通橋樑;現行募兵制的推動,除了提升基層待遇,也重視「部隊安全,軍人安家,軍眷安心」的三安政策。

  而都蘭書屋的優良事蹟著實為國軍添上新扉頁,由於士官長的志業,夫妻倆得以展現「軍愛民,民敬軍」的最佳典範,以親身經驗鼓舞更多東部優秀青年立志投身軍旅,在人生規劃中,找出另外一條明確目標邁進:許多受都蘭書屋薰陶的孩子都立志長大後以士官長為榜樣,報考軍校為國家奉獻;未來能力許可,將以曾經受到幫助的心情,感恩地回饋書屋孩子、都蘭部落,甚至更多偏鄉孩童。

  曾經,學者提出過一個問題:哥倫布與鄭和都是發現新大陸的著名歷史人物,但差異最大之處是什麼?答案是,

鄭和七次下西洋都是沿著海岸走,哥倫布卻只做一件事,那就是橫渡大西洋。國軍招募若仍以薪餉多寡為號召,就如鄭和一直沿著岸邊航行,跨不出舒適圈。慶幸的是,國軍招募的方法也在日新月異,雖然啟程速度不快,但仍一步一腳印加以實踐:國軍募兵作為不僅限於台灣各地的招募中心、微電影拍攝工作、或隸屬中央單位,也逐漸重視基層部落的聲音與影響力,藉由這些士官兵的真實故事,讓下一代親身感受參與國軍是有前景且能獲得成就感的志業,這或許是促成招募成功最根本的源頭。

  陳建忠士官長跳脫既定框架,不選擇被動地枯等政府支援,以能力所及的限度,拿出辛苦掙來的薪餉,以及妻子花時間陪伴孩子的協助下,成立東台灣獨一無二的書屋。這資源沒有一滴來自於政府,而是全憑己力,及後續蝴蝶效應般地影響更多官兵弟兄姊妹們的情義相挺、志同道合的大眾捐贈幫助,正是「一次跨越大西洋」的新國軍典範。

  在不影響戰備訓練前提下,國軍對於愛民助民工作都應全力以赴,舉凡救災、濟難、義診等行動,都是崇高至上。建忠期許從書屋的範例拋磚引玉,號召更多人奉獻能力,並且確信每個人都能對社會有所影響,呼籲大眾重視偏鄉孩子的發展與教育,將愛傳遞到更多需要的孩子身上,為整體社會散播幸福散播愛,其犧牲奉獻的精神不雅於任何一位國軍幹部在工作崗位上日夜匪懈地戰備整備。這不僅屬一件國軍佳績,同時也為國軍開創義舉先例之一。

國軍第48屆文藝金像獎西畫類優選_眷村圍牆_黃佳羚.jpg
國軍第48屆文藝金像獎西畫類優選_眷村圍牆_黃佳羚.jpg
更新日期:110/10/6  點閱次數:830
上一頁 回頂端 友善列印
網站隱私權政策 / 網站安全政策宣告 /網站資料開放宣告網站管理員信箱 /
地址:104237 臺北市中山區北安路409號 服務電話(代表號):(02)2311-6117 分機:636650~4
星期一~星期五 早上08:00~下午17:00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版權所有 © 2016.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