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宣心戰處上稿日期:108/05/17
作者:劉志軒
出處:國軍第52屆文藝金像獎
「報告分隊長,你朝艇艏的左邊看過去,那裡就是廈門,怎麼?想不想就這樣一轉了之?」我分辨得出來,那是句再小不過的玩笑話,卻在我心裡激起不小的漣漪。
107年11月17日,我正式接任海軍151艦隊小艇大隊第一中隊金門分隊分隊長乙職,甫從充滿戰鬥氣息的成功級艦調任至此,少了些艦上通風系統的聲音,也少了些許緊張感。縱使如此,壓力釋放後的舒緩感仍使我有時難以入眠。過了幾天,當地資深的士官長建議我出門散散心,看看金門的歷史,或許會有幫助的。
坑道裡的戰爭-金革之聲
第一站,我來到馬山觀測所,這裡距大陸甚近,因此當時的馬山連素有「天下第一連」的美稱,駐紮的哨所也被稱為天下第一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走進約170公尺的坑道,現代的除濕機運轉著,不致因坑道潮濕而使人不適,縱使坑道的年代已久遠,不過前輩們一鑿一斧地注入了他們的精神,讓前來參觀的我深深了解到他們想要守護國家的決心與毅力。身為一名海軍軍官,我可以理解那時前輩的意志,不過內心深處卻有個疙瘩,身處現代的我似乎無法感同身受,左思右想了許久,還是先將疙瘩擺在心裡吧。
緊接著,我走到播音室,這裡承載著多少歷史的聲音、話語及文字,每一字每一句都刻劃著那大時代的背景。而其中最有名的播音員正是紅極一時的已逝名歌星、也是素有「軍中情人」之稱的「鄧麗君小姐」,其擬真看板就立在播音器材的一旁,彷彿在提醒參訪的遊客,這裡雖是一個彈丸之地,卻曾激起青年的熱血,這股情懷不僅限於軍人,而是連社會民眾都願意獻聲於此,只為盡一份綿薄之力給國家。站在播音室外的我幻想著,在狼煙四起的時刻,我的聲音能否讓這個國家更穩固?甚至讓人民感到安心?對此,無法身歷其境的我,沒有十足的把握。
至高無上的犧牲-捨生取義
走出了馬山觀測所,我望向后嶼,不禁想起那時的刻苦建軍,前輩們需要自馬山裡拉起一條條自來水管,才可供應每天的生活用水。
居住空間狹小的他們,也時常要倚著彼此的臂膀,方可撐起在戰火壓力下的心靈,「堅定」尚不足以用來形容那股同袍情。隨後,我乘著車離開,看見那股情誼最好的見證人,他名叫「陳枝連」。
這名戰士的故事發生在民國57年,那時一群人在后嶼和馬山之間的海域發生船難,陳戰士見狀便奮不顧身地跳進海裡搶救同袍,終至氣力衰竭導致身亡,而後特立此塑像以紀念其英勇事蹟。在這世界上的英勇故事有許多種,但眼前的這一個確確實實地使我停駐了許久,也讓我想起官校裡的精神楷模「李遠華少校」。那時稚嫩的我,總是在學長的命令下環繞著這位李學長跑,卻怎麼也不了解他犧牲自我的可貴之處。實際走了一趟后嶼才赫然發現,每個人或許生理及心理上各有不同,但唯有無與倫比的高貴節操會流芳百世;我思索著如果有一天我明知山有虎,會不會偏向虎山行?
週末假期結束,夜深了,我獨自躺臥在床鋪上,試著回想週末時這些戰地精神及文化所帶給我的感動。省思許久後,我決定拋開這些想法,徒留心中一片混沌,我帶著未解決的問題進入夢鄉。11月的金門,溫度像一把利刃,剖開我的夢境,將我凍僵在那個需要下決心的時刻,冷醒了!這夢竟是如此的真實,或許未來我也會遭遇夢境裡的那個時刻吧!
戮力戰訓本務-凜然之氣
接下來的幾週,我仍在工作上力求嚴謹,深怕金門外離島運補會因為我的一丁點疏忽而有什麼差錯。海軍就是個講求「忠義軍風」的軍種,弟兄們忠於人、事、物,義於情、理、法,總是將份內的事做到盡善盡美,舉凡艦艇最重視的艦容保養,雖說小艇只有近30噸的重量,但大夥兒還是將她保養得光鮮亮麗。我曾詢問帆纜士官長為何要如此執著呢?他回答:「不放過任何細節,做到盡其在我,這是對工作負責的態度!」這番回答令我想起已故蘋果公司創辦人賈伯斯。
賈伯斯曾對一部蘋果電腦裡面的電線編排挑剔不已,不僅規定電線轉折處要有固定的角度,就連相關的周邊配件也有一套嚴格的規定,工程師質問賈伯斯:這樣究竟有什麼意義呢?賈伯斯只說:如果我們沒有將這件事做好,那當我們看見這東西時,就會直接想到它還有一部分是不足的,若我們在一開始就將細節做好,便可以高枕無憂。
我認為這兩個事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因為平常所實施的維修及保養,都是為了在執行任務時可以順利完成,多一份嚴謹就多一份安全的保障。也如同兩岸對峙時的金門,聽老兵說那時的衛兵要求非常嚴厲,為的是給其餘該休息的弟兄得以安心入睡,我聽著帆纜士官長如此述說,又讓我對金門濃烈的戰地氣息感到驚訝,因為這凜然之氣居然可以深入到我們這小小的單位,且為部隊打下良好的基礎,提供更堅強的國防。
夙夜匪懈的精神-凱歌長存
某個週末,我和一名士兵一同到了金門的地標「莒光樓」參觀,此樓連同外圍建物,佔地約兩千餘坪,從一開始的階梯開始步行,緩緩踏上莒光樓的主要建物,廣大方積外圍的石柱,好似站崗的士兵,對來訪的遊客進行檢查。莒光樓的格局器宇非凡,其外觀灰白且每一正面均富有層次,再加上窄小的窗戶,堆疊出堅不可摧的堡壘,一踏入門內,濃濃的莊嚴之氣迎面而來,我有些震懾,因為這裡是最能代表「金門精神」的一棟建築物。
在那風雨飄搖的年代,民生普遍困苦,尤其是在最前線的金門,要如何在這充滿戰火的土地凝聚島民的精神,或許這棟莒光樓就是最好的註解。島上的軍民團結一心,一磚一瓦地將這棟仿古建築豎立在金門,彷彿在告訴當時的對岸:「看啊!這是我們全島一心的結晶,如果你膽敢侵略,我們會毫不猶豫的奮起反抗!」
順著階梯,我來到莒光樓的三樓,那裡展示的文物屬於「胡璉將軍」,我聽著解說員敘述著胡將軍的戰功,不論是古寧頭戰役、八二三砲戰,甚至是金門的建設與民生經濟,胡將軍都著實有功,我深深感到敬佩。一名軍人在接掌金門指揮權的當天即提供部隊如此深厚的精神戰力,使每位軍士官都奮力抗敵,終至贏得勝利!也在戰爭後積極投入民事工作,真正帶動了金門日後繁盛的基礎,如果有人問誰是金門的英雄,我想首選會是胡將軍吧!
走出陽台,我看見對岸的廈門,霧氣已不像早晨如此濃烈,映入眼簾的是對岸的高樓大廈。我試著用前人的角度去觀看這個景色,鄉愁?反攻?仇恨?似乎不太重要,因為到底誰才真正享有自由的空氣?歷史早已證明一切!
接著,解說員向我提問:你知道這個莒光樓的字是誰題的?我腦中第一個直覺就是胡將軍,便將答案脫口而出!殊不知答案令我驚訝
不已,竟然是一名18歲、名為「賴生明」的士兵所題。他在當時共軍攻打大膽島時,縱使身體負傷卻勇敢赴戰,將上級交付之任務完成,使得戰局獲得扭轉,而賴生明先生除了獲頒國軍首屆「戰鬥英雄」外,還赴台北接受政府及全國人民的表揚,因此在莒光樓落成後,由胡將軍示意請賴生明先生題字,這是多麽值得讚揚的事啊!
從這小地方就可以得知這座「金門精神」,講究的不是位階或職稱,而是實實在在的勇氣以及對國家的熱忱,聽到這裡我不禁紅了眼眶。注視著和我同行的士兵,他正看著胡璉將軍的勳表,或許有一天他也能不負眾望地完成以性命相搏的任務,就像賴生明先生一樣的英勇。黃昏了,太陽緩緩落下,代表一天又走入尾聲,我踏出莒光樓,轉身又看了看他的身影,色彩繽紛的燈光照映在莒光樓的外圍,希望在戰地氣息的外表下增添幾分柔和之氣。心裡迴盪著:「每個人都能克盡自己的職責,就是保家衛國的好漢」。
回到部隊,我依然不能抽離莒光樓給予我的感動,心中的激盪促使我的心跳加速,久久不能自已。那夜,我難以入眠,腦中充滿著一個想法,如果我面對作戰中的士官兵,能不能像胡璉將軍一樣帶給部隊強盛的精神力量,並且為部隊做些什麼?如果我面臨抉擇,能不能像賴生明先生一樣奮勇直前,只為達成任務?滿滿的問題壓著我,我在現實與戰時的掙扎中入睡。
廣闊無垠的存在—護衛長城
見識完莒光樓後,心裡的漣漪不斷,那股正義之氣令我不斷思索,究竟我還能在部隊裡做什麼貢獻呢?
思考之際,我望向料羅港的海面,冬季的海總是不平靜,連同港內都有些許波浪頑皮地向我挑釁。它們激烈抖動著,彷彿在嘲笑我說:「年輕人,報到剛滿幾週就想做出什麼貢獻?別笑掉人家大牙啦!」
看來,靜靜地看著海面也不是辦法,我便向身旁的油機士官長搭了話,問道:我還能為弟兄們做些什麼?士官長便回答:貢獻?你都還沒兜完金門一圈呢!說著說著便約我這週末爬太武山去,腦中混沌的我,一時半刻也想不到週末的規劃,便欣然答應。
那日,我們到了太武山山腳,我們首先進到太武山公墓,士官長說這裡皆是各大戰役的烈士,我們要懷著崇敬的心,不要開玩笑!一
踏進公墓的土地,我便肅然起敬,那不是心裡懼怕,而是感念前輩之敬意。
遙想當年的古寧頭、大二膽、南口島戰役,就是這些前輩懷著「我生則國死,我死則國生」的精神,才得以保存這一片土地。或許我們這些晚輩什麼也無法做,但可以學習前輩的精神,讓這些正義之士的名節永遠傳承下去。我看著公墓矗立的國旗,試想著我能否承接這股浩然之氣,或許吧!還是先爬山再說。走到公墓後面的太武山入口,我們踏上了太武山的起點,我不知路途有多遠,但歷史的山坡總是會有些距離吧!
太武山的坡度有些陡峭,起初十多分鐘的路程還不算太吃力,沿途的花花草草令人心情放鬆,從旁望去的一座座山峰,是金門這個戰地的守護神,他們不動聲色地矗立在這裡,戰時為百姓提供避難之處,平時則使人民得以安家樂業,沉穩地保護金門。
我們繼續往上山的路程走著,水泥戰備道路讓登山之旅增添了些許戰地風情,地上整齊劃一的水泥鋪設,顯現軍人的井然有序,沿途的胡璉將軍紀念碑、兔影石及中興在望的標語,讓我知道我離終點不遠了。不久,我與士官長來到太武山的最高峰,並見到了斗大的「毋忘在莒」勒石,遙想當時的時空背景,蔣中正總統期望人民可以效仿「田單復國」的精神,時時想著反攻大陸,不禁令我體會到當時的氛圍,那時的環境使人快速成長,外表跟不上戰地烽火帶來的成熟,我與士官長在拍照留念後便沿原路下山,這座海拔僅有253公尺的太武山,雖比不上本島的雄偉百岳,但其歷史性卻令我在下山時沉思了許久,會不會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必須也要面對這種突如其來的強迫成長?
這趟下山的路走了許久,似乎比上山的路程還要漫長,或許這就是歷史所夾帶的綿延感,如此深遠、如此沉重。回到部隊後,身上的衣物早已因為爬山而濕透,我放下一整天的心靈枷鎖,重新喘口氣,試圖將自己從歷史的洪流中給拉出。
一個週末又過去,我回到隊上繼續與弟兄們打拚,來到金門也有一段時日了,實際走訪了歷史古蹟,看了不少的文物,確實令我的心情有不一樣的感受。自小就讀軍校以來,只想著以後當個好軍人,一路上也碰過許許多多的軍官,這些人帶領著我們,也形塑我們的性格,使我們維持在一定的水平,以積極的態度面對軍旅生涯,但來到金門卻令我對軍人有另一番見解,那就是我能不能在每個單位種下貢獻的種子?能否成為弟兄們的榜樣?
與完成工作相比,這兩個目標顯得更為重要,因為在金門的前輩,就算只是個無名小卒,也都是朝著這兩個目標在努力,縱使這確實讓我感受到不小的壓力,但如果可以因此而對國家有貢獻,那一切的辛勤便是甜蜜的負擔。而金門的歷史文物如此的多,我看著小艇隊的艇隻,問了問身旁的士官長關於我們自己的歷史,才發現原來小艇隊對於金門是個很重要的存在。
「艇」而走險的任務—鴻運計畫
八二三砲戰,是多麽重要的一場勝利,連日的砲火攻擊著金門,為了死守金門並且抵禦對岸的猛烈攻擊,國軍開始了以海空軍為主的運補任務,而小艇隊在那時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前輩們趁著海天漆黑之際,冒險犯難地通過急流、暗礁,抵達金門實施運補,為這個身處最前線的小島帶來豐沛的物資,也讓對岸粉碎金門的幻想徹底破滅,其間多少前輩因為猛烈的砲火而葬身海底,他們捨生取義,為國為民的精神讓金門得以保存。試想,在那隨時都有可能遭砲擊的情況下,前輩們依舊將個人生死置之於度外,只為死守國土不讓敵人侵犯。
我望向灘頭上的幾艘艇隻,是不是那時鴻運計畫所使用的呢?我不得而知,也沒向士官長提問,因為不管是不是,她們現在靜靜的停靠在灘頭,就是在告訴著對岸,我們依然護衛著金門,縱使情況不如那時危急,但若敢進犯,我們絕對「艇」身而出。
了解小艇隊在八二三砲戰的角色之後,我便到當地的「八二三戰史館」參觀,那裡已無戰爭時烽火連天的氣息,取而代之的是後人感懷前人英勇死守、奮不顧身的胸懷,這股氛圍讓我彷彿身處在這場戰役裡,也讓我對於這場傳頌千古的大戰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
戰爭初起時,由海、空軍的短兵相接展開序幕,我國海、空軍精銳盡出,從F86戰鬥機到LVT兩棲登陸車、155公厘榴彈砲,甚至是我們的機械登陸小艇,都是那時守護金門的主要戰力。牆上一張張的老照片、紀錄片,讓我感受到戰時的危急,在砲火猛烈的日子,前輩們是以血肉之軀捍衛這片土地,不讓共軍越雷池一步。這股勇敢的精神鼓舞了當時的軍民,全島上下一心,終於反制了共軍的攻擊,使我國拿下最後的勝利。
軍民一心的體現 —幸福共好
那是個再平凡不過的午後,我依舊陪著弟兄們努力將附著在艇底的藤壺給刮除,這時營區的門口傳來陣陣敲門聲,原來是小艇隊的愛心之友「李媽媽」。初次見面,她那頭束著的黑髮當中穿插著幾撮白髮,肩頸些微向下彎曲,走起路來有些蹣跚,但從她走入營區的那一刻起,營區裡的氣氛便起了轉變。
她首先向弟兄們道了聲好,再把帶來的食物親切的交在每個人的手裡,並向弟兄們問到近期家中、營內的狀況。此舉使我驚訝不已,一名陌生的婦人,竟比我更了解每一位弟兄的情形,我甚至有些慚愧。招呼完弟兄後,李媽媽看見我便遲疑地問:「你是新任的分隊長嗎?」我回答 :「是的!」那時我開始觀察李媽媽,她臉龐上以及雙眸旁的皺紋,說明歲月確實在她身停留亂過幾回,但溫柔的聲線和平易近人的身段,使我漸漸放下心中的疑惑,開始與她對談。
經過攀談後才了解,她的兒子曾在小艇隊服務,並且有過美好的回憶。兒子退伍後,李媽媽就經常提著一袋食物到營區與弟兄們分享,縱使他的兒子已經離開海軍許久,並且到本島發展自己的事業,但李媽媽卻還是時常過來陪弟兄們聊聊天,且樂此不疲。
我問道:「為何李媽媽要做這些事呢?」
李媽媽靜靜的看著海,緩緩的說,她兒子在這裡服務時,是她與他最親近的時光,退伍後他不願意留在金門發展,選擇回到本島闖蕩,她尊重且支持他的決定,但她還是時常想起兒子,所以經常回到這個營區看看,因為把小艇隊的弟兄當作自己的兒子看待,每每和大家聊天,都覺得是在和自己的兒子說話,她說:「這是我思念我兒子的方式。」
我看著坐在台階上,吃著燒餅的弟兄們,大夥兒聊天的歡笑聲四起,或許他們都很習慣有李媽媽的存在,而我將眼神從李媽媽的身上移開,因為我已悄悄感到視線模糊。我偷偷的用衣角拭去眼淚,但卻還是被弟兄們看見我的動作,並引來一陣笑聲,我心想在「媽媽」面前總不能哭哭啼啼的吧!所以我趕緊反駁:是沙子跑到眼睛啦!李媽媽笑了笑,以她粗厚但溫柔的手拍拍我的肩膀,並說:「來到這服務很不習慣吧?」頃刻間,再也止不住心裡的激動。從小離開家裡就讀軍校,經歷過入伍、遠航以及各式各樣的訓練,自以為能將情感藏在工作的背後,卻在初次見面的李媽媽面前潰堤,我的眼角含著淚光,看向她的面容,心窩裡的情緒複雜,千言萬語相互交織,最後吐出一句滿懷感恩的「謝謝」。
被人疼愛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李媽媽的愛心灌溉著我們小艇金門分隊每個人的心,或許我們所做的工作會有其重複性而感到疲累、厭倦,但生命中卻還是有值得我們守護、期待的事物,李媽媽就是最好的見證;這個幸福的時刻,讓我明白我們的戰訓本務不僅僅是守護國家大業,也是保護著每個市井小民的生活,可以這樣開著艇,執行外離島運補,讓李媽媽得以在這片土地安心的生活,是再幸福不過的事了。
李媽媽帶著滿心的喜悅回家,弟兄們也填飽了胃,準備迎接晚上的訓練,而我獨自一人坐在灘頭旁。如果料羅港的海會說話,那麼他也一定深深地愛著李媽媽吧!我聆聽著浪花,讓風吹過頭髮,遠方的夕陽緩緩落下,我回想腦中李媽媽的片段,逕自拿起手機,撥了一通再熟悉不過的電話,另一頭的她和李媽媽有著相似的外表。電話中沒有太多的對話,充其量只是交代了些近期發生的事,但今天很不一樣,因為我在對話的尾端加了句:「媽,我愛妳!」
實際驗證的時刻—各纜解離
那天的情境令我印象深刻,一早我執行測風作業,兀自氣海象沒有預期的理想。
我即將帶領分隊執行到任以來第一次的任務,而執行一次的任務需要經過許多繁複的程序,各組需檢查定位系統、救生裝備、輪機裝備,更要有本事處理各項突發狀況。
我依照教則所律定事項實施檢查,這時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在碼頭,是「李媽媽來了」!她知道這是我第一次帶領分隊執行任務,所以特地帶了自己親手做的糕點到碼頭來替分隊打氣,並祈求一切平安順利。我接過李媽媽的愛心,心裡很是激動,但我明白這時我需要專注在任務上,因此簡單向李媽媽道謝後便繼續執行航前檢查。
「報告分隊長,已向港管所報備出港!」
「好,各艇各纜解離!」
四艘艇隻解離碼頭,緩緩地向運補目的地前進。出港前我特地回頭看看,李媽媽依舊站在碼頭向我們揮揮手,頓時心裡的緊張感消逝於無形,因為我知道在我身後有強大的力量支撐著我。
這次的任務要運補的地方是獅嶼、猛虎嶼、復興嶼,而我帶領的旗艇則是負責運補距離最遠的獅嶼。兩棲運補任務最講究的就是解算潮汐的精準度,尤其是這次的任務途中暗礁眾多、天色陰暗,加上氣
海象不是很理想,導致海面總是無情地拍打著艇身,但我們依舊加足馬力,朝著目的地前進!
雙眼緊盯著海面,海風發狂似地想把我拉下海,我不知時間過了多久,只知十分鐘前我們執行了一次右滿舵,我向右邊望去,那裡是小金門。我看著小金門雷達站的雷達,它們也日以繼夜地在守護著金門呢!這時我拿起望遠鏡看向左邊的廈門,畫面清楚到可以看見那裡的高樓大廈,我們正航行在歷史與時代的分流,分隔兩地的景況竟是如此稀鬆平常,卻又接近得令我不可思議,我的心裡不禁有了些莫名的緊張感。
報告分隊長,你朝艇艏的左邊看過去,那裡就是廈門,怎麼?想不想就這樣一轉了之?雖是一句玩笑話,但頃刻間卻有許多思緒閃過我的腦袋,我立即明白這畫面就是那個「需要下決定的預知夢」,這就是那個我能不能像「胡璉將軍」一樣,帶給弟兄們精神力量的時刻,這就是那個我能不能像「賴生明先生」一樣,只為完成任務的關鍵決心,這就是把我從太武山那歷史的洪流中拉出來的契機。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我要不要保護國家、守護家園,延續金門八二三砲戰留下的「戰鬥精神」,為了右邊這片土地的幸福,為了「李媽媽」奮鬥的重要決定,海面無情地逼迫我做出抉擇,他彷彿在考驗著即將成為男人的我。面對這無窮無盡的大海,海風吹得我睜不開眼睛,於是我閉上眼、靜下心思考,是時候像個男人做出回應了。
我大喊 :「左滿舵,那裡就是敵陣!穩住航向,往獅嶼前進!」大夥兒聽見我如此大喊,便振奮精神地專注在任務上,對於他人來說,或許只是一句命令,但對我來說像是了結一件心事。那一刻我終於明白,前輩們的心情是什麼,我似乎真的回到那個風雨飄搖的時代,身旁的戰火烈烈,洶湧的大海環繞,激盪著我內心那片園地,彷彿在告訴我,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
運補完畢,我們踏上返港的歸途,在這一趟任務中我體會那些先賢先烈的壯闊胸襟,以及需要下決定的關鍵時刻,在在都提醒著我,領導者並不是一天即可成就的,而是需要經歷過大風大浪,才能將自己的稜角給磨圓,且在最危急時分帶領部隊往正確的方向去。
靠港了!一切又回歸到原本的平靜,但我心裡深深的明白,經過大海與歷史的洗禮,我已和出港前不同,在港內,我又回了頭看看,料羅港的夕陽餘暉令人陶醉,不知戰火無情的那時,前輩們有沒有機會好好坐在碼頭,欣賞這美景?而我是多麼幸運,享受著前輩所留下的和平,我想這應該就是那時前輩們最希望看到的和平景象吧!
投入國防的意義—堅強後盾
經歷這段日子,內心已對金門有諸多認識,假期終於悄悄向我招手。我背負著回家的行李,以及在金門獲得的養分,搭上返家的飛機。起飛時我從窗戶望向這片美麗的土地,只是短短的幾週,卻讓我的身心靈完全蛻變,或許這就是「金門精神」所帶給我的力量。我將頭擺正,靜靜的思索這幾週所經歷的事情,時間滴答的走,等我醒來時,班機已滑向停機坪,我緩緩地走出小港機場,準備往捷運移動,空置的左手突然感覺到一陣溫暖,是「她」來接機了。
我看著眼前的女孩,心裡的感動及踏實感油然而生,我不顧旁人的眼光,逕自抱著面前的她,在耳旁輕輕的對她說:「我回來了!」就這樣相擁了約莫五分鐘,在我心裡暗自想著,到了金門原是想好好歷練自己,守護家園及重要的「她」,但當「她」出現在我面前時,我便明白,原來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人,才是我們國軍最大的後盾,原來我最堅強的力量也來自於這裡,還有我眼前的「她」。
更新日期:110/9/23 點閱次數:3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