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報導文學

第52屆報導文學國軍組優選作品—風華再現-記憶中的海光四村

文宣心戰處上稿日期:108/05/01

作者 : 黃肇安

高雄市鳳山區,是我國國軍部隊的大本營,除了陸軍官校、中正預校、步兵學校(現更名為陸軍步兵訓練指揮部)等有名的軍校外,腹地廣大的眷村及錯落於市的城牆古蹟更為此地增添了不少軍事色彩。近年來因為都市區的擴張,人口的外流,時代的變遷,原本一棟棟的紅磚矮房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具現代感的高樓大廈,眷村斑駁的色彩如今只剩長輩口傳的回憶。因此筆者想藉由與長輩間的訪談,了解這塊土地的點點滴滴,並記錄海光四村曾有的風華,傳承這充滿人味的文化。

海光四村,大約於民國 54 年至 55 年間興建完畢,在眷改前約有 45 年歷史。前於高雄左營已建有海光二、三村,供海軍及少數陸戰隊官兵眷屬居住,然因申請居住人數實在太多,且已無建地可供興建,四村只得興建於離左營軍港較遠的鳳山。海光四村緊鄰工協新村(陸軍眷村),莒光三村(專為將官眷屬所興建,俗稱為將軍村),憲光八村(憲兵眷村),在鳳山地區組成龐大的眷村聚落。在筆者外婆的回憶當中,因丈夫(即為筆者之外公)為海軍中校,官階算大,因而得以申請新軍宅,海光四村在當時因為興建時間較晚,建築物及圍牆都比鄰近的眷村要來的高級許多,不像一般眷村常見的竹籬笆,海光四村中的得屋及圍牆採用紅磚塊興建,再抹上白水泥,這在當年已經是最頂級的建材。每戶住家的大門因需經常活動,故採用木造大門,各戶再自行漆上顏色,紅紅綠綠,頗有早期台灣建築不諧和的美感。

走進海光四村,一排排相似整齊的平房是她的一大特徵,每一戶房子都是緊貼相鄰的,和對面大門也只有一步之遙,相對其他眷村來說算是非常擁擠,汽車在這小巷顯得無用武之地。在筆者母親的印象中,小時候的家中院子裡種了一顆茂密的芒果樹,炎熱的夏天一到,結實累累的 芒果樹總是成為其他小孩覬覦的對象,媽媽每日的工作便 是趴在枝幹上不動聲色,看守著屬於自家院子的芒果,同 時遠望對面人家的釋迦樹垂涎。樹下挖了一口井,建造年份已難考究,只記得是某次颱風時,因大雨夾帶泥沙土 石,自來水數週無法使用,筆者的外公請人挖設的,並在 外頭裝上了銅製的水泵,對於用慣自來水的左鄰右舍自是相當稀奇。

房屋內又是另一片天地,房子雖是台灣早期常見之單 層平房,但內裡隔間卻頗講究。每棟房屋配有前後兩院 子,每戶人家通常如筆者前言,種植了大大小小的水果 樹,除了食用之外,也有遮蔭消暑之功效,同時也可藉由 枝葉之遮蔽降低屋內之溫度,於炎夏時有奇效。一走進屋 內,映入眼前的即是客廳及後方的飯廳,客廳擺放電視及 桌椅,是一家人最常聚在一起的地方;飯廳則擺放了一張 大圓桌,只有吃飯時一家人才會聚在這。飯廳後方即為灶 房,後方為浴廁,客廳旁則配置了兩間臥室。麻雀雖小, 五臟俱全。

若你先前曾造訪海光四村,定會被錯綜複雜的小巷及 外形相似的房屋弄得迷失方向。海光四村腹地廣大,又與 其他眷村相連接,自是成就了屬於自己的文化。據筆者母 親回憶,她的童年生活是在跑跑跳跳中度過,因為治安良 好,白天時每一戶住家大門都是敞開的,可以到別家串串 門子,用餐時間甚至可以拿著白瓷碗,到別戶人家一起用 餐(自是兒童才有之特權)。眷村外即是一大片綠油油的稻 田,於收割季節時可以在旁造土窯、烤地瓜。在稻田旁還 有一條小溪流,水質清澈,目視可見蜆類及大肚魚悠游其 中,成為附近小朋友的遊玩勝地,但因為水流湍急,尖石 及暗流隱藏其中,幾乎每年都曾發生意外,也因此成了大 人眼中的禁地,但溪流的魅力還是讓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 孩子們爭相前往。

除了河流之外,當年在眷村內,還有另一個小孩走避 不及之禁地,那就是隸屬海軍陸戰隊的明德訓練班。海軍 明德訓練班,建築物最早可追溯自日據時代,前身為日本 海軍鳳山無線電信所,於日本大正 8 年(西元 1919 年)時完 工,為當時日本三大無線電信所之一。雖然為軍事設施, 但同時也負責台灣西南邊之無線電通信。之後,國民政府 來台,由當時之海軍總部政戰部第四組管轄,並將此地改 建為「鳳山招待所」,實則做為拘禁海軍總部臺灣工作隊 逮捕之政治犯及思想犯之場所。後於民國 51 年(西元 1962 年)在此成立海軍訓導中心,於民國 65 年(西元 1976 年)改 建為民眾所熟知之海軍明德訓練班,管束軍中不受管教之 頑劣份子。最後於民國 90 年(西元 2001 年)因國軍編裝調 整而被裁撤,建築物被棄置荒蕪。於民國 99 年(西元 2010 年)公告為國定古蹟,現由高雄眷村文化發展協會代管,於 週六、日開放一般民眾參觀,然其因歷史因素所染上之白 色陰影,卻始終未因陽光之攤照而消逝化散。

在筆者母親的記憶中,那時位於海軍明德訓練班旁的 海軍電台並未荒廢,依然正常運作,且有獨立的大門,與 海軍明德訓練班營區有鐵柵隔開,在外還可看到滑梯、爬 竿等設施,外側哨口並無人看管,是可以隨意進去的,不 過當時的母親並沒有進去過,因為小朋友間相傳在日據時 期這裡曾是刑場,傍晚進去會看見鬼魂在廣場遊蕩,不過 對比至今並沒有曾是刑場的紀錄,大概是當時的人為了不 讓小朋友跑進去迷路所編出「善意的謊言」吧?

讓我們回到海軍明德訓練班吧,這裡的戒備不比電台 那樣鬆散,一般民眾無法窺探其貌,在筆者母親的印象 中,她也只曾進去過一次,那時正好舉辦軍民聯歡晚會, 邀請了眷村附近的居民同樂,但也無法自行入場,必須由 軍官帶隊進入營區,集合步行至中正堂欣賞由鳳山中正國 小音樂班、舞蹈班帶來的舞龍舞獅表演,中途也無法自行 到其他建物參觀,民眾就如同被看管一樣,離開時也須循 原路帶隊離營。可以看出軍方重視此地之程度,在當時戒 嚴的時代,營區開放民眾參觀已是一大突破,但仍舊無法 讓民眾一窺海軍明德訓練班之全貌。徒留斑駁的房屋舊 跡、紅磚屋瓦、青綠色的草皮,以及牆上頗具童趣的現代 塗鴉,雖房物依舊,但實在頗難想像當年之樣貌。新設立 的紀念館陳列了當年的黑白照及一些舊文物,當年封閉的 建築物如今也全面開放,想一窺其貌的民眾可以來走走。

回到了海光四村,穿過了蜿蜒且狹長的巷子後,可以 看到社區活動中心及籃球場,在當時被稱為眷村自治會, 這裡曾是眷村居民平時最常聚會的地方,在當時除了提供 婆婆媽媽們聊天休息的處所外,同時也是小朋友們追逐嬉 戲的場所。自治會是眷村最主要的管理組織,功能類似現 今的鄉公所,比較不同的是各住戶可以推選一位代表參與 自治會,並可併同村里召開村民大會。除了決定眷村的公 共事務之外,同時也是地方政府傳遞政令的重要對口。自 治會內部設有完整的廣播系統,並在各巷口的電線桿上裝 設廣播喇叭,可以向全眷村的居民宣布重要事情。自治會 定期會分送政府或軍方配送之物資給予眷民,通常會分送 白米、食用油、麵粉等民生用品。比較特別的是,在當時 是用眷補證認證換取物資券,淡藍色的,印著自己的名 字,也正代表不分男女老幼,人人都可換取一份物資,也 因此物資配發期間,自治會總是大排長龍。偶爾晚間會播 放電影,僅靠著一具投影機照在自治會外白色大牆上,家 家戶戶搬著矮藤椅、小板凳,在夜空下享受這難得現代的 娛樂,算是眷村獨有的情景。

穿梭在眷村巷道,不難發現到處都是文字標語,形成 了一種獨特的意象: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置個人死生於度 外、倡導固有倫理道德、守望相助、確保和諧,甚至是現 今海軍陸戰隊的隊訓:永遠忠誠,都成為巷子路牆的常 客,儼然成為穩定社會的象徵。但其實眷村並非總是如想 像中的那樣和平純樸。據筆者母親口述:眷村由於長輩大 多隨國民政府遷移來臺,即便現在是居住同一個眷村,也 會因為省籍之不同而意見分歧,經常會有群眾鬥毆之情況 發生,但也有以眷村為團體,和其他鄰近眷村衝突一事。 這樣的情況甚而在孩童的團體中出現,通常也會以各巷子 為單位成群遊玩,對於其他巷子的孩童就會友疏離感。反 過來說,正或許是因為鄰居間感情密切,才會有團體的出 現,這是鐵窗林立的現代人無法體會的。

前面筆者已經提過,因為海光四村道路狹窄,汽車無 法進入巷道,也因此大眾交通工具更顯發達。筆者的母親 回憶道:在當時,每天早上會有多輛軍用巴士開至眷村外 頭,專門接送現役的軍人回營,算是給離左營較遠的海光 四村一項福利。通常一早便上演離情依依的場景:妻子帶 著小孩,向著即將上車的丈夫道別,目送深藍色軍用巴士 漸漸離去。等到孩子長大了,只要巴士順路,便可「順 便」一同載送孩子上下學,爸爸與子女一同上下車也屢見 不鮮。除了軍用巴士外,對外交通也有公路局的公車、用 人力採的三輪車,及家庭必備的腳踏車任君選擇。其實海 光四村因住民職業全為軍人,再加上還有數間市場林立於 眷村間,眷村居民幾已能自給自足,交通方不方便,似乎 沒那麼要緊了。

眷村美食幾乎是老一輩人的共同回憶,海光四村最有 名的非麵食莫屬,舉凡包子,饅頭,餛飩,水餃樣樣具 備,別具一番滋味。筆者的母親回憶當時巷口有一家麵 店,店面雖簡陋,然卻有一種簡樸的滋味。這家店沒有店 名,甚至連店都稱不上,因為這家麵店其實就是一般的住 家,不過在外頭多掛上乾麵的牌子罷了,但卻是母親記憶 中最美好的味道。因為只有在一些重要的日子才有機會離 開家中飯桌,到外面打打牙祭。筆者的母親還記得那家麵 店味道相當道地,價格約是小碗的一塊半、大碗的兩塊, 以現在的物價實在難以想像,只可惜這家店早已消失無 蹤,無法找尋母親記憶中的味道,著實遺憾。

接續講到上一段的麵食文化,在筆者母親的記憶中, 我們家下午的午茶時光,是小時候的她每天最期待的時 刻,那時候家人會將桌椅搬到戶外院子,開一個簡單的下 午茶派對,通常有甜甜圈、饅頭、小麵包等手做小點心, 麵皮還是筆者外婆自己手擀的,再將麵糰放到陽光底下自 然曝曬,過段時間就會自然發酵,再做成美味的點心。有 時甚至還有粽子、肉包等較奢華的點心,再配上冰涼的飲 料,吹著樹陰下微涼的風,在炎熱的夏天可謂一大享受。 偶爾還會在午後的路上遇到一位退伍的爺爺,他常常騎著 老舊的腳踏車,車後自己裝了一個小木箱,沿街叫賣,他 賣的是自己做的山東大餅,有時還有一些烤饅頭,因為他 賣的點心也是自己手工揉麵製作的,吃起來口感紮實,口 齒留香,也經常成為家中午茶時間最美好的回憶。

工協市場,雖不在海光四村之眷村範圍內,但其重要 性深植於多數人的心中。走進當年人來人往的市場,除了 迎面而來的叫賣聲,混雜著滿滿的人情味之外,一整排的 小吃攤正是工協市場的特色。首先一踏進去,最靠近入口 旁即是工協碗粿,老闆娘堅持每日現做現蒸,並選用在來 米粉作為食材,每天都有數量限制,賣完可就只能下次再 來了。這家碗粿最特別的是那純白色的外觀,和其他地區 製作的褐色碗粿截然不同,再淋上醬汁及菜脯,附上一根 充滿情懷的竹片當作餐具,一碗單純卻又充滿滋味的碗粿 就上桌了。除了絞肉、鹹蛋黃及香菇外,沒有其他的配 料,每一口都吃得到濃郁的米香,頗具古早味。再來要介 紹的美食,是隔壁攤同為老店的工協米粉羹,這家店的肉 羹都是每日新鮮現做,稍微燙過後再淋上勾芡,搭配上米 粉及筍絲,一碗簡單美味的肉羹米粉就完成了。最後來到 了位於市場中間的山東大餅,琳瑯滿目地擺上了許多的麵 類製品,老闆娘們各個身懷絕技,從燒餅、餡餅、蛋餅、 水煎包、蔥油餅全都是手工現做,且每日限量,賣完就沒 了。看到阿姨們一鍋接著一鍋,辛勤地煎著水煎包,可見 真的是高人氣的銅版美食。除了美食以外,工協市場還有 許多婆婆媽媽們喜歡的店,有老字號的美容店,需要做 臉、刮痧、指甲美容,應有盡有。以及許多修改衣服的小 攤子,全是工協市場的招牌。但如今的工協市場,卻因為 眷村改建而逐漸改變了原有的樣貌。有些店面遷了地址, 另立店面,有些店家卻因此消失了蹤影。因為連接的道路 都被劃為住宅區,附近的交通變得更加不便,市場內人來 人往的光景也不復見,徒留老店鋪在市場內堅持著,想帶 給懷念眷村風貌的人們一點過往回憶,以及那說不完的老 故事。

經過此次眷村之考據,因海光四村已改建為鳳山新 村,雖只有口頭採訪,已無實際建物可供親訪,卻讓筆者 深切感受到文化保存的重要性。近年來,國防部正如火如 荼地進行老舊眷村的改建,一棟棟矮小的平房消失了,取 而代之的是嶄新的高樓大廈,以及無從尋找的回憶與情 懷。經過多年的勸離與官司,眷村的住民多數早已搬遷; 另外那些留下來的,花了錢買了新房,卻再也找不回眷村 那樣的人味。筆者的母親很喜歡開車重回工協市場(當年的 市場在經過眷改後,一半的面積被硬生生的截斷蓋房,規 模已不如以往,也更名為高雄鳳山共同市場),去吃碗有名 的工協碗粿,或是買買衣服、做做指甲,幾乎每一間店的 老闆都認識母親,閒話的內容也全是眷村的種種過往,彷 彿在對話間找到了屬於你我之間的連結,彷彿那些過往回 憶還存在於現實之中,不曾消逝。

國軍第48屆文藝金像獎西畫類優選_眷村圍牆_黃佳羚.jpg
國軍第48屆文藝金像獎西畫類優選_眷村圍牆_黃佳羚.jpg
更新日期:108/7/1  點閱次數:1619
上一頁 回頂端 友善列印
網站隱私權政策 / 網站安全政策宣告 /網站資料開放宣告網站管理員信箱 /
地址:104237 臺北市中山區北安路409號 服務電話(代表號):(02)2311-6117 分機:636650~4
星期一~星期五 早上08:00~下午17:00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版權所有 © 2016.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