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防安全處上稿日期:105/10/24
壹、前言:
2016年7月14日法國國慶日當晚,觀光大城尼斯發生貨車衝撞人群事件,至少造成80人死亡,上百人受傷的不幸事件。今年迄9月為止,全球至少已發生7起重大恐攻事件,造成268死,逾千人輕重傷,各國在面對舉辦大型活動或觀光客聚集之處,無不提高安全防護強度。而近期國內亦發生臺鐵車廂爆炸案,引發民眾恐慌及國安單位高度關注,諸如此類孤狼式攻擊手法,均顯示當前外在環境的挑戰,日趨嚴峻,未來不排除成為國軍籌辦各項活動及營區重要武器裝備實體破壞之安全顧慮,如未能積極防範制變,恐將嚴重衝擊國防安全。
貳、案例檢討與分析
一、○部○士官於102至104年檢視近年國軍亦曾肇生多起營區安全顧慮事件,希藉實際發生案例經驗與教訓,提醒各級官兵,惟有嚴密各項安全管控作為,方能使部隊戰力得以鞏固發揚。
一、營安防護薄弱,民人藉故強闖:
某部某營區遭高姓民人以防備鬆散,側門無衛兵站崗為由,駕車強闖營區警戒薄弱處,單位雖立即應處,仍遭高民逃逸,所幸未進入核心區域與損及重要裝備,單位事後依警監系統紀錄畫面及遺落之名片,將全案移送法辦。惟經檢討,乃單位對於營區阻絕設施與警戒強度不足之處,未能確實檢討精進,導致民人可乘之機,事實上,我們所面對的敵情威脅,絕非豎立警告標誌即可達嚇阻效果,在幅員廣闊,或山濱海巔之處,若未能帶著敵情思考,縱使武器裝備再先進、再精良,都無法保證部隊安全無虞。
二、空拍熱潮盛行,恐成攻擊利器:
今(105)年7月臺北松山國際機場發生空拍機闖入管制區並墜毀跑道事件,隨後來臺觀光之陸籍楊姓遊客,操作空拍機失控,撞擊臺北101金融大樓;近期更有空拍機接近臺中清泉崗機場,造成航班延宕等安全事件,均顯示這股熱潮已形成新形態安全考驗。
事實上,國軍各軍事基地屢屢發現意圖不明之空拍機於營區周邊空域盤旋,甚有墜落營內之情形,參據各國經驗可證,空拍機除具遠距遙控攝錄功能外,加以改裝後甚至可做為無人攻擊武器,對於國防安全具有嚴重危害性。
三、偏執人格特性,潛存危安風險:
民國103年臺北捷運發生震驚社會的鄭捷事件、今年接連發生內湖女童遭隨機殺害事件及臺鐵車廂爆炸事件,這些不幸事件中,除為受難者哀悼外,更值得關注的是加害者均具有偏執的人格特性,復以家庭或環境因素,以及缺乏有效支持系統,最終犯下不可彌補的錯誤。因此,就「內防突變,外防突襲」的觀點上,各級必須深切體認,不僅外部人員必須顧慮防範,對於內部人員亦須加強考核管控,國軍係擁有合法武力使用之團體,倘若內部發生是類狀況,所產生之影響層面恐將更加令人憂心。
参、國軍官兵應有的認知與作為
一、嚴密營安防護,確保單位安全:
鑑於國軍危安狀況與安全事件肇生均有「出其不意」與「反應時間短」之特性,為有效防杜類案肇生,各單位均應持續強化營區周邊安全調查、完善營區警監系統建置及落實門禁檢查管制作為。另亦須掌握工作重點,將單位有限兵力及資源,投注於機敏核心地區,透過強固的阻絕設施及有效的警監系統運用,嚴採防制作為,提升各級部隊營區安全防護強度,如此才能加強確保單位安全。
二、正視威脅形態,預先防範適處:
「為戰而訓」之觀念絕非口號,伴隨新形態安全威脅的轉變,各級部隊應預採防範作為提前因應,並加強官兵訓練與處理技巧,俾利面對威脅發生時,能妥慎應處,如上述案例中所例舉之空拍機威脅,各單位應納入營區整體安全防護演練,並教育官兵如何蒐證、反制及通報,使危害降至最低程度。而業務主管機關(單位)亦應研謀因應之道,儘速調修相關法令與準則,充分給予各級必要之指導與支持,須知安全工作的維繫必須有整體性之規劃與投資,始能確保國防戰力不墜。
三、強化人員考管,掌握危安預警:
「人因」始終為單位安全掌握之重要課題,當前社會變遷快速,各式環境壓力遽增之下,導致許多無法調適者,出現偏執或異常行止,此種威脅必須從兩方面來防範,首先,單位須翔實做好營區周邊安全調查工作,並與憲警單位保持密切橫向聯繫,掌握營區周邊或特定危安分子,建立相互通報的預防機制。
另一方面,需透過部隊各項機制與建制,及時掌握內部人員心緒反映,尤其對於從事少人操作、高性能武器裝備人員,更須嚴加考核過濾,凡不適任人員,應斷然調整職務,以審慎態度,確維部隊安全。
肆、結語
「安全是國家生存發展的唯一基礎」,國軍因應內外環境之威脅與挑戰,應積極研謀相關對策,強化國軍整體安全強度,俾達「知危制變」之目標,而各級官兵必須了解,唯有透過先期的預防與不斷的訓練,方能肆應當前安全威脅,建構「固若磐石」的現代化鋼鐵勁旅,以確保國家及國軍整體安全。(本文由國防部政治作戰局保防安全處供稿)
更新日期:106/4/14 點閱次數:3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