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宣心戰處上稿日期:111/11/22
第一週研讀 機會不是等來的
第二週研讀 改變世界的27美元
第三週研讀 微笑的神奇力量
第四週研讀 開始的勇氣裡隱藏著奇蹟
第五週研讀 職業與志業(Vocation versus Volunteerism)
國防部「奮鬥月刊」111年12月號佳文選讀選篇內容意旨分析表
(第一週研讀)
機會不是等來的
你是否在等待機會?等待邂逅的機會,等待漲工資的機會,等待創業的機會,等待孝順父母的機會,等待說「我愛你」的機會,等待……機會真的是等來的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機會從來都是自己創造的。
哈默於一八九八年生於美國紐約市,他是三兄弟中最不聽話但又最富於創造精神的一個。
十六歲的那年,他看中了一輛正在拍賣的雙座敞篷舊車,但標價是一百八十五美元,這個數字對哈默來說是驚人的。儘管如此,他仍然緊抓住機會不放,向在藥店售貨的哥哥哈里借款,買下了這輛車,並用它為一家商店運送糖果。僅用了兩周的時間,哈默就如數還清了哥哥的錢。
通過這次事件,哈默明白了機會的重要,只有行動,才能抓住機會。在哈默今後的人生中,他一直牢牢記住這一點,並不斷地付諸行動。他從不坐等機會的到來,而是不斷地創造新的機會。
哈默自從一九五六年接管了因經營不善已處於風雨飄搖中的加利福尼亞西方石油公司之後,開始熱衷於石油開發事業。石油業的風險相當大,到哪裡去才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氣呢?哈默的訣竅不同於常人,甚至有些怪僻,他專門在別人認為找不到油的地方去找油。
當時,有一家叫德士古的石油公司,曾在三藩市以東的河谷裡尋找過天然氣,鑽頭一直鑽到五千六百米,仍然見不到天然氣的蹤影。德士古公司的決策者認為耗資太多,如果再深鑽下去很可能是徒勞無功,便匆匆鳴金收兵,並宣判了此處的「死刑」。
哈默得知這一消息後,便立即讓有關專家進行實地考察,經過大量的資料分析,哈默以百分之三十的風險係數,百分之七十的成功機率,帶著妻子和公司的董事們來到這裡,在枯井上又架起了鑽機。繼續深探,結果在原有的基礎上,又鑽進三千米,果然天然氣噴薄而出。
後來,哈默又多次運用創造機會這一原理。他聽說舉世聞名的埃索石油公司和殼牌石油公司在非洲的利比亞由於探油未成功而扔下不少廢井,便帶領大隊人馬開往非洲,以「願意從利潤中抽出百分之五供利比亞發展農業和在國王的家鄉尋找水源」的投資條件,租借了兩塊別人拋棄的土地,很快又打出了九口自噴油井。
到二十世紀八○年代,西方石油公司在哈默的領導下,經過二十幾年的努力,成為一個業務遍及世界各大洲的多種經營的跨國公司,哈默本人也由此被人們稱為「經營奇才」。
每一個渴望成功的人都應該像哈默一樣:去創造機會,而不是等待機會。
本文節錄自:楊暉著《比別人多想一步,你就是贏家》,風雲時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107年12月,頁28–30。
TOP
(第二週研讀)
改變世界的27美元
從小事做起,經常體驗成功的喜悅,才會向更大的挑戰奮勇前進,得到的成果也會越大。未來的「點」會如何連接,沒有人知道。就算無法去見證連接,過程中也會收穫「開心」,這似乎也可以看作是充分地補償了。
1974年可以說是孟加拉史上最慘不忍睹的一年了。洪水淹沒了國土一半以上的面積,洪水退去又鬧起了乾旱,飢荒導致十萬人喪生。在富裕家庭長大,又在美國留過學的經濟學家穆罕默德•尤努斯無法接受這一現實。當時的孟加拉不僅經歷了這一浩劫,高利產業也隨之肆虐盛行。「滿街的人都要死了,在這討論什麼經濟學理論有什麼用?」三十二歲的年輕教授丟下這句話走出了會議室。他開始尋找可以切實幫助到學校周圍居民的方法。
要想幫助處在困境的人們,最基礎的方法就是借給他們錢。尤努斯把僅有的27美金借給了四十二名貧苦的人,沒想到這一舉動帶來了極大的波及效果。大家用這筆錢買來幼牛,置辦起了手推車,開始逐步擺脫貧困。一位女性把借來的錢當作種子基金,創造出了600倍的收益。更讓人感到驚訝的是,借走錢的人們沒有一人錯過還債的日期。
尤努斯為了幫助更多的人來到銀行。但銀行並沒有向窮人伸出援助之手。銀行負責人反倒質問其尤努斯,沒有抵押要怎麼借錢給那些人。尤努斯藉由此契機,決心要開設家銀行。1976年「格拉明銀行Grameen Bank」成立,這是首家嘗試無抵押、小額貸款的銀行。
銀行嘗試運營了三年,期間幫助了五百多個家庭脫離貧困。因這個結果而感到震驚的尤努斯在1983年正式成立了法人。截至2006年該銀行已擁有1000萬名主顧。小額信用貸款減少了貧困人口,擺脫貧困的家庭還可以供子女到學校讀書,受過教育的青年,有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也提高了薪水收入。社會還出現了更多的私營業主。
不僅銀行,尤努斯還進一步的拓展事業。他為了解決兒童營養失衡的問題,與法國乳製品公司合作,生產低廉價格的優酪乳,並為低收入基層改善生活用水污染問題。尤努斯的功勞獲得了認可,2006年穆罕默德•尤努斯與格拉明銀行榮獲了諾貝爾和平獎。
帶給窮人希望的銀行家尤努斯,把看似不可能實現的夢想「沒有貧窮的世界」,一步一步得以實現。重點是這一切都不是事先計劃好的,而是機緣巧合的契機,事情是在「不知不覺」間展開的。
這些具有戲劇性的成功故事給了我們兩點啟示。一、新的事情是從小的契機開始的。二、堅持去做必會成就大業。這兩點的關係其實是一個結構(兩點要綁在一起看)。從小事做起,經常體驗成功的喜悅,才會向更大的挑戰奮勇前進,得到的成果也會越大。那件事不一定是要針對職業。未來的「點」會如何連接,沒有人知道。就算無法去見證連接,過程中也會收穫「開心」,這似乎也可以看作是充分地補償了。
本文節錄自:金閔泰著、胡椒筒編譯《我只是試了一次而已:改變命運「試一次」的力量》,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107年10月,頁62–64。
TOP
(第三週研讀)
微笑的神奇力量
微笑是兩個人之間最短的距離,也是兩個人縮短距離的有效手段。微笑在人際交往中,對於傳遞具有影響力的情緒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而且能夠提高你的人際情商。
微笑是會傳染的。你對人微笑,他人也會對你報以微笑。微笑是最具感染性的無聲語言。難以用語言表達心境時,微笑是最好的交流工具。那些不懂得利用微笑價值的人,實在是很不幸。要知道,微笑在交往中能發揮極大的效果,無論在家裡,在辦公室,甚至在途中遇到朋友,只要你不吝嗇微笑,立刻就會顯示出你最具親和力的一面來。
微笑是不分地域、不分國界的溝通方式,是人類最美麗的表情,是情商的美麗外衣。微笑其實很簡單,只要將嘴角輕輕上揚,眉毛輕輕彎曲,但是你得到的回報將遠遠大於這些。哈諾‧麥卡錫的經歷就是最好的證明。
哈諾‧麥卡錫是一位優秀的飛行員。不幸的是,在一次打擊法西斯的戰鬥中,他被俘了,並被投入到單間牢房。
有一次,他摸出香煙,但是卻沒有找到火柴,煙癮難耐,他只好向看守借火。他透過牢房的鐵窗,借著昏暗的光線,看見了一個士兵。士兵沒有看見麥卡錫,當然,他用不著看,對於他來說,麥卡錫只不過是一個無足輕重的戰俘,說不上哪天就會成為一具屍體。
麥卡錫鼓足勇氣,用儘量平靜的、沙啞的嗓音對士兵說:「對不起,借個火。」士兵慢慢扭過頭來,用冷冰冰的、不屑一顧的眼神看了麥卡錫一眼,接著又閉了一下眼,深吸了一口氣,慢慢地踱了過來。士兵臉上毫無表情,但還是掏出火柴劃著火送到麥卡錫嘴邊。
那一刻,隔著鐵窗,在那微小又明亮的火柴光下,士兵的目光和麥卡錫的目光撞到了一起。麥卡錫不由自主地咧開嘴,對士兵微笑一下。
然而,就在這一剎那,這抹微笑打破了兩人心靈之間的隔閡。像是受到感染一樣,士兵的嘴角開始不大自然地往上翹,露出了微笑。
點著煙後,他並沒走開,他的臉上仍然帶著微笑,看著麥卡錫,眼神中也少了當初的凶氣,他輕聲問:「你有孩子嗎?」
「有,有,在這兒呢!」麥卡錫用顫抖的雙手從衣袋裡掏出皮夾,拿出自己與妻子和孩子的合影給他看。士兵也掏出他和家人的照片給麥卡錫看,並告訴麥卡錫:「出來當兵一年多了,想孩子想得要命,要再熬幾個月,才能回一趟家。」
麥卡錫的眼淚止不住地往外湧,他對士兵說:「你的命可真好,願上帝保佑你平安回家。可我,可能再也沒有機會見到我的家人,再也不能親吻我的孩子了……」
士兵的眼中充滿了同情的淚水。突然,他的眼睛亮了起來,並把食指貼在嘴唇上,示意麥卡錫不要出聲。他打開了牢門,帶著麥卡錫從小路走出了監獄,他示意麥卡錫儘快離去,之後一句話也沒說,轉身往回走了。
麥卡錫的生命就這樣被一個微笑挽救了。
微笑顯示出你的善意,顯示出你的謙和,顯示出你對別人的尊重、好感。微笑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對那些整天都看到皺眉頭、愁容滿面、視若無睹的人來說,你的笑容就像穿過烏雲的太陽,一個笑容能幫助他們瞭解一切都是有希望的。
今天你微笑了嗎?
本文節錄自:楊暉著《比別人多想一步,你就是贏家》,風雲時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107年12月,頁66–68。
TOP
(第四週研讀)
開始的勇氣裡隱藏著奇蹟
反復的失敗經驗會讓人輕言放棄。但同樣的情況下重新挑戰的人會從中發現新的可能性,對他們來講失敗是可以學習到新事物的機會,是培養挑戰精神的土壤。
沒有人可以躲避失敗,「這群人的伴奏太差,演藝圈裡簡直看不到他們的未來。」被錄音室老闆拒絕的樂團,正是取得歷代商業市場最成功的披頭士。米老鼠之父華德•迪士尼曾經以「想像力不夠」的理由被新聞社解僱;利用電腦改變世界的史提夫•賈伯斯甚至還被自己創辦的公司踢出了門外。當這些人因成功而受到世界矚目時,我們也應當看到他們曾經獲得的失敗,因為成功的背後都存在著失敗。
…不投球怎麼可能進籃
沒有人吃一口飯就能吃飽,海明威的《戰地春夢》結尾部分修正了三十八次才出版;亞佛烈德•希區考克的《驚魂記》裡的洗澡名場面換了七十次的機位拍攝;席維斯•史特龍在實現電影明星夢之前挑戰了1800次以上的試鏡。
反復的失敗經驗會讓人輕言放棄,但同樣的情況下重新挑戰的人會從中發現新的可能性,對他們來講,失敗是可以學習到新事物的機會,是培養挑戰精神的土壤。
榮獲艾美獎的喜劇明星路易•西奇說過「呈現好的表演的唯一方法就是多演砸幾次。」溫斯頓•邱吉爾也說過「如果能從失敗中學習到什麼的話,最好早點去嘗試失敗。」愛迪生在發明出電燈以前,經歷了一萬次以上的失敗,但他沒有把那看作是失敗,而是當作「發現不符合燈絲的新材質」。事實上,愛迪生是把它看成了另一種成功。
像麥可•喬丹這樣的籃球天才,會讓人覺得那是他與生俱來的才能。沒有人看到他們經歷的失敗與挫折。喬丹整個籃球生涯裡經歷了九千次以上的投球失敗,約三百次的比賽失敗,關鍵時刻失手也超過了二十六次。喬丹說:「我的人生充滿著反復的失敗。這才是我能獲得成功的理由。」喬丹傳達出的訊息很簡單,過去的已經過去了,未來還沒有到來。我們所擁有的只有當下。「現在如果不投球,便不可能進籃。」不論成敗與否,先將球投出去,就已經是一個好的開始了。
本文節錄自:金閔泰著、胡椒筒編譯《我只是試了一次而已:改變命運「試一次」的力量》,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107年10月,頁224–226。
TOP
(第五週研讀)
職業與志業
Vocation versus Volunteerism
心若不平靜,境再單純,也會亂,別把心思放在不如意上,若能以志業的精神,從事專業的工作,人生的價值,更不會讓自己的能力侷限住了。
職業、家業、志業三種角色,朝起晚息,每天只有二十四小時,要適當地分攤時間,盡責地扮演三種角色,很難事事如人意。 Waking up at dawn till retiring at dusk, we have only 24 hours per day to suitably appropriate time for the three roles of vocation, family affairs and volunteerism. To be committed to play these three roles well, it is very difficult for everything to comply with our wishes.
當我們期待與預期有落差,就容易用負面來看待問題,常常是因為失焦,難以讓三種角色適時發揮,而忘了當下真正重要的事。
When there is a disparity between expectation and anticipation, easily we would have an negative view in dealing with problem. Often because we are out of focus, it is difficult to exert the three roles appropriately and we tend to overlook the truly important matters right at the moment.
轉個念,三種身分中,其實是相輔相成,職業是為了生活,收穫專業知識和薪資;家業是溫馨的安全窩,收穫親情的愛、學習回饋愛;志業是心靈的成長,收穫無所求付出的智慧,廣結善緣的資糧。
Change our way of thinking, among the three roles, actually they complement each other. Vocation is for the sake of our livelihood, we gai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alaries. Family matters is a warm nest of security, we gain sentimental love, and learn to reciprocate with love. Volunteerism is for spiritual growth, we gain the wisdom of unconditional dedication and the resources to establish good affinity.
在許多人眼裡,工作有時候就像鏡子,只能照見自己的焦慮與憂愁,甚至於過度放大,讓自己不快樂,而走不出下一步。
In the eyes of many people, at times work is like a mirror that reflects only our own anxiety and sorrow. These problems even get magnified excessively which make ourselves unhappy. And we were unable to move out to the next step.
人不能只是工作,工作之外,學習變換角色。在家,學習當爸爸、當爸爸的兒子,不只當丈夫、當情人……在團體,當志工見苦知福,學習感恩與知足,成為善知識、解惑者……
A person cannot just work only apart from working. One must learn to change roles at home. One must learn to be a father, or a son to his father. Not only act as a husband, and a lover, in an organization. As a volunteer, coming upon poverty make us count our blessings. We learn to be grateful and contented and become a good and virtuous friend, or a person free of mental disturbance.
體驗不同的生活,轉換角色,就能打開思考的瓶頸,如同電影裡的超人,下班之後,開始超越,當不一樣的角色。
To experience different ways of life, changing roles then you would be able to break through the bottleneck of our mindset. The Superman in the movie, after work he would change over, to take up a different role.
心若不平靜,境再單純,也會亂,別把心思放在不如意上,若能以志業的精神,從事專業的工作,人生的價值,更不會讓自己的能力侷限住了。
If our minds cannot remain calm, no matter how simple the environment is, we would still feel disturbed. Do not let our minds get stuck on unpleasant things. If we could uphold the spirit of volunteerism in devoting ourselves in our professional careers, the value of life would never be restricted by our own capabilities.
每一天都能過得忙碌而快樂。每一天都成為最好的日子。誰能與您相遇,過去生已決定;誰停留您生命時間的長短,由您自己決定。但最重要的是,要把握行善的機緣,讓生活充滿正面能量
Every day we would be busy but happy. Every day is the best day that we have lived. The people that you come across were predestined in our past life. But it is up to you to decide who would stay in your life and the length of time be it long or short. But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at we must seize every opportunity to do wholesome deeds, So that our life is filled with positive energy.
本文節錄自:林幸惠著《解憂》,慈濟人文出版社,民國105年11月,頁48–52。
TOP
國防部「奮鬥月刊」111年12月號佳文選讀選篇內容意旨分析表
|
篇目
|
選篇來源
|
選篇題目
|
選篇概要內容
|
一
|
本文節錄自:楊暉著《比別人多想一步,你就是贏家》,風雲時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107年12月,頁28–30。
|
|
你是否在等待機會?等待邂逅的機會,等待漲工資的機會,等待創業的機會,等待孝順父母的機會,等待說「我愛你」的機會,等待……機會真的是等來的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機會從來都是自己創造的。
|
二
|
本文節錄自:金閔泰著、胡椒筒編譯《我只是試了一次而已:改變命運「試一次」的力量》,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107年10月,頁62–64。
|
|
從小事做起,經常體驗成功的喜悅,才會向更大的挑戰奮勇前進,得到的成果也會越大。未來的「點」會如何連接,沒有人知道。就算無法去見證連接,過程中也會收穫「開心」,這似乎也可以看作是充分地補償了。
|
三
|
本文節錄自:楊暉著《比別人多想一步,你就是贏家》,風雲時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107年12月,頁66–68。
|
|
微笑是兩個人之間最短的距離,也是兩個人縮短距離的有效手段。微笑在人際交往中,對於傳遞具有影響力的情緒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而且能夠提高你的人際情商。
|
四
|
本文節錄自:金閔泰著、胡椒筒編譯《我只是試了一次而已:改變命運「試一次」的力量》,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107年10月,頁224–226。
|
|
反復的失敗經驗會讓人輕言放棄。但同樣的情況下重新挑戰的人會從中發現新的可能性,對他們來講失敗是可以學習到新事物的機會,是培養挑戰精神的土壤。
|
五
|
本文節錄自:林幸惠著《解憂》,慈濟人文出版社,民國105年11月,頁48–52。
|
|
心若不平靜,境再單純,也會亂,別把心思放在不如意上,若能以志業的精神,從事專業的工作,人生的價值,更不會讓自己的能力侷限住了。
|
更新日期:111/11/22 點閱次數:56176